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3《犬夜叉》杀生丸和犬夜叉都爱上人类,下一代
- 11/13百思买、沃尔玛开始在网上销售下一代游戏主机
- 11/13得了癫痫,会影响下一代吗?
- 11/13美国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尺寸接近“海狼”,火
- 11/13下一代丰田埃尔法曝光,将有高性能版,外观彻
子承父业当教师 父因子志献关爱 两代火炬手 父
儿子受父亲影响,走上讲台当老师,父亲受儿子带动,走进关工委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就发生在贵州毕节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山村。
毗邻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风景区的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东风村,通村公路如玉带一般缠绕着秀美的村庄,青瓦白壁掩映在绿树丛中,田间地头瓜果飘香,极具民族风情的山歌不时从农家小院里飘出,与车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支古朴又现代的交响曲。
在东风村,有这样一对父子,两人曾在三尺讲台并肩作战,后来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一线携手奋进,成就了“两代火炬手、一门关工情”的佳话。这对父子就是黔西县新仁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覃洪亮和毕节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覃文友。
1978年,刚读到初中一年级的覃洪亮因为家庭原因辍学在家,作为那时村里少有的“高学历”人才,目睹寨子里的孩子们每天要走五六公里的山路去上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了冬季,年幼的孩子连学校都去不了,很多孩子因此耽误到十来岁才开始启蒙读书。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18岁的覃洪亮与另一个伙伴余庭志一起办起了“白果教学点”。所谓的教学点,其实就是一间借来的、低矮漆黑的小民房。两个树杈支起一块木板就是黑板,学生们从家自带板凳来当课桌。条件虽差,但寨子上的孩子们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学校”。在这个简陋的教学点,覃洪亮在泥土垫起来的讲台上一站就是18年,把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送进了更大的学校、更好的课堂。
当年办学好艰辛,大风扫地天点灯;
石搭木板当课桌,自带板凳不均匀;
每月工资十来块,生产队里补工勤;
进城买书无车坐,背起竹箩靠步行;
办学模式二部制,一二三级我一人;
一天下来脚打战,坐下只觉头昏沉;
为了培育下一代,头上白发又几根;
一路风雨何为报,寨上多了文化人。
这是覃洪亮自编的一首打油诗,讲的就是自己当民办教师的经历。虽是艰难劳苦、青丝变了白发,但想到寨子中的孩子们能学习知识、有更好的未来,覃洪亮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老覃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他所带的班级教学质量很高,考试成绩一直在区里名列前茅。”东风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道贵一提到覃洪亮,言语中就充满了敬佩。
在王道贵印象里,覃洪亮不但致力于教学,还很热心公益。“记得在1995年的时候,我是村委会主任,老覃找到我说,虽然大家的生活质量好了许多,但条件还是相当艰苦,吃水困难、不通路、不通电,老百姓富不起来。老覃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和我一起发动群众,带头出资,筹集资金5万多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用了3年时间修通了进村的砂石路,拉通了照明用电,安通了自来水,东风村也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电的村。”
父子二人既是师生也是同事
1986年,因教学点借用的民房存在安全隐患,覃洪亮与余庭志便把孩子们的课堂搬进了自己家里。1988年,老覃5岁的儿子覃文友就在自家的堂屋里拿起了书本,有模有样地坐上小板凳,成了老覃诸多学生中的一个。对父子俩来说,学校是家,家也是学校,一个更能专心地教,一个更能专心地学。从那时候起,覃文友幼小的心里就有了一个目标,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当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那时候在农村,很多家庭条件都很艰苦,孩子没钱交学费,一只老母鸡、一包自家弄的茶叶、十来个鸡蛋……都可以抵一个学期的书学费。”谈起覃洪亮,村民都竖大拇指,“对什么都拿不出来的人家,老覃绝不会因为他们交不了费用而拒绝孩子入学,就让他们先欠着,但这样欠着欠着,渐渐地就没了下文,一直到孩子读完小学,老覃也再没追问过。”
2001年,和父亲当年一样,18岁的覃文友从黔西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新仁乡化竹小学的一名教师。2005年,覃文友在父亲的鼓励下,走进贵州师范大学深造。从师大毕业后,因工作需要,2008年,小覃告别了三尺讲台,调到黔西县关工委工作。由于工作出色,2012年又调到毕节市关工委。从县到市,从工作员到办公室主任,覃文友在关心下一代战线上一干就是12年。
受儿子的影响,2014年,覃洪亮开始接触和了解关工委工作,并积极参与到乡里教育系统内的关心下一代事业中。搭班子、组队伍、建制度、搞活动,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2016年,覃洪亮开始兼任乡关工委副主任。退休后,老覃就专职从事新仁乡的关工委工作。
文章来源:《下一代英才》 网址: http://www.xydbjb.cn/qikandaodu/2021/0119/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