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3《犬夜叉》杀生丸和犬夜叉都爱上人类,下一代
- 11/13百思买、沃尔玛开始在网上销售下一代游戏主机
- 11/13得了癫痫,会影响下一代吗?
- 11/13美国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尺寸接近“海狼”,火
- 11/13下一代丰田埃尔法曝光,将有高性能版,外观彻
第9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在京召开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主办,中国开源云联盟、全国信标委云计算标准工作组、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9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在京召开。此次大会以“创新驱动 开源引领”为主题,主论坛涵盖“万物上云”与“开源创新”两大方向,吸引了超过1000名业界人士参与。会议期间发布了《下一代云计算白皮书》和木兰开源社区系列成果,为云计算行业擘画了高价值的发展路线图。
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中国科学院王怀民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国焕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木兰社区项目负责人林宁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调研员李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处长刘大山,以及来自产学研各界专家及嘉宾出席此次大会。
赵波在第一天“万物上云”主论坛欢迎辞中表示,云计算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技术概念到产品服务,到应用普及的演进,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电子标准院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面向产业界开展标准化服务,切实发挥标准对产业及技术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规范作用。赵波从推动企业上云、推进开源生态建设、丰富完善云测评体系等方面介绍了2019年电子标准院在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中取得的显著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董大健
孙文龙在第二天“开源创新”主论坛欢迎辞中表示,开源已成为软件业外向开发、协同创新、多元共治的标配模式,是建设新型软件生态的关键环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配置,是全球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2019年是我国开源软件发展的关键一年,伴随国内外形势变化,开源受到各方前所未有的关注,为积极推进开源生态建设,电子标准院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开源云联盟,在构建开源基础理论、开源社区建设运营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王怀民院士作了题为“云际计算及其标准化”的主题报告。王院士认为云计算当前面临的效费比和云平台锁定等挑战,将驱动其沿着以云际计算为代表的多云协作趋势发展。云际计算是支持构建不同云协作共赢环境的新型计算模式,其将云服务提供者之间自主协作与利益交换纳入研究视野,支持传统公有云、私有云、新型边缘云、微云等异源异质云平台以自主对等方式纵横协作共赢。当前,云际计算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围绕模型机理和关键支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王院士特别强调,高质量、高效率加快推进实现层云际接口标准(互联互通互操作)、流程性生态构建标准(对等磋商与协作)、云际分布式记账标准(信任构建防篡改)等云际计算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于贯彻国家标准化战略以及推进标准国际化而言意义长远。
董大健在讲话中指出,云计算已成为提升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云计算产业近年来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在技术创新方面,骨干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服务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从五方面发力,继续加快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坚定不移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深入推动企业上云、应用云;四是完善云计算的标准体系;五是打造安全保障体系。
国焕新在讲话中表示,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是推动我国云计算技术产业及应用发展、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当前云计算领域标准化工作在标准体系建设、国家标准研制、标准实施落地、国际标准化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同时国焕新从继续优化标准体系、加强云计算国际标准化工作和加强云计算标准推广3个方面,对下一步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提出新要求。
李琰以“推动企业上云实践指南(2018-2020年)”为题,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的云计算产业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云计算是信息技术服务按需供给、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模式,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流形态的观点。信软司针对当前云计算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部署:第一,继续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建议云服务商建立企业上云的体验中心;第三,构建效果评价体系;第四,完善配套支撑的体系;第五,发挥信软司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下一代英才》 网址: http://www.xydbjb.cn/qikandaodu/2021/0122/1285.html
上一篇:“下一代互联网络技术与应用”专刊序言
下一篇:意大利下一代雷达成像卫星发展概述